作者: 陳郁婷
當我們活在自己的土地,就能找到自己最真實的樣子。
愛的力量有多大,守護的力量就有多大!
在農村可能面臨地方消滅的危機之下,我應用地方創生來反轉農村的困境。以地方創生的地、產、人、創業、創新、創意六環,發展環環相扣之合作模式,應用在地方空間上。再以人為核心,提出農村守護14600的概念萃取孩童、青年、壯年、老人這四大角色之平均年齡,乘以一年的365天,得到14600這個數字,象徵這些歲月裡,不應當只有由爺爺奶奶、爸爸媽媽來守護,身為大地之子,大家都應該共同守護我們的家。最終目標是創造農村四生價值,感受家鄉所傳達的真實魅力。
當土地的氣息不再芬芳?
在最自然的雲林綠色平原上,覆蓋了一棟一棟的巨大工廠,漂浮的空氣,是酸酸的味道,是死亡的味道。為了企業利益和經濟發展,人的生命和生存尊嚴被放置其後,在一個弱勢的農業縣。為了大多數的發展而犧牲環境、犧牲他者的土地環境暴力時時刻刻在發生。農業縣為什麼是弱勢?為什麼會需要工業的進駐來提升經濟?鄉村應該有它的風貌與精彩,而非依附在其他制度之下,綁住了原有的力量,而逐漸消失它最原有的魅人之處。
於是我選擇從自己最熟悉的家鄉開始,去探討在這片土地上呼吸的所有事。在基地的現況問題中,以生產、生活、生態三個層面做探討,舉凡基地中農廢回收不當,造成環境空氣汙染、高齡化與少子化造成的廢校及轉型危機,以及在地農業缺乏良好的作物規劃及產銷模式。倘若這些在農村持續惡化的情況並無改善,將可能因為缺乏生產力終至把農村推向地方消滅。
在實體空間規劃中,我提出五大特色區域「稻米生產專業區」、「蔬果專業生產區」、「農業科技園區」、「農業走訪體驗區/樂活區」、「將軍與三光社區」及三處亮點「蔬花果農產處理中心」、「田泥農廠」及「重光創業學堂」。針對亮點設計,以整合當地的人力與資源,採行小農制大農企的管理模式,成立產銷履歷管控中心,如:品質管理、分級包裝、通路開發及行銷物流,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。再利用農村的閒置農具間規劃為田泥農廠,可以解決供不應求之問題且讓農民能在第一時間處理農作物,更可以藉由共享資源,解決多項作物之規劃計畫,例如:病蟲害集體控管、田間碎枝機之成立。最後於社區小學提出五大互動空間並翻轉校園建築的使用方式,主要將以前的班級教室轉化為多功能創業空間;行政空間轉為農產及文創的直賣所,解決國小教室及場域閒置問題,提供多元的教育交流平臺。